深圳市政府于2月23日宣布將發布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通過“揭榜掛帥”機制精準支持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場景開放及產業化能力建設。此次政策明確設立百億級產業基金,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為行業注入強心劑。
一、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商業化路徑明晰
深圳提出“應開盡開”原則,計劃至2025年再開放100個應用場景,覆蓋市政環衛、應急救援、醫療康養等政府及國企側領域,以及企業側的技術研發、質量檢測、物流搬運等場景。這一舉措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規模化落地的試驗場。
當前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場景適配性不足。深圳首次以地方政府口徑明確細分場景需求,將加速供需匹配,推動產品迭代。例如,市政環衛場景需解決復雜環境感知與多任務調度能力;醫療康養領域則依賴高精度操作與人機交互技術。
政策還鼓勵產學研用聯合體協同攻關,通過開放場景數據反哺技術研發。這種“場景驅動技術”的模式,或將成為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路徑,縮短商業化周期。
二、技術攻堅與產業生態雙向突破
深圳明確將重點突破精密減速器、關節電機、力傳感器等硬件核心部件。這些技術長期依賴進口,國產化突破將直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供應鏈安全性。例如,電子皮膚與靈巧手的研發進展將決定人形機器人抓取精度與場景適應性。
百億產業基金的設立將撬動社會資本,覆蓋從軟件算法到具身智能的全鏈條。初創企業可借助基金支持攻克技術瓶頸,而龍頭制造企業則可通過規?;a降低成本,形成“技術突破—量產降本—場景擴展”的良性循環。
此外,政策提出構建專用數據集,推動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融合。這一布局將加速多模態感知、自主決策等能力提升,使機器人從“單一任務執行”向“通用智能體”進化,進一步拓寬應用邊界。